当前位置:首页 > 最新资讯 > 正文

四大贝勒(爱新觉罗·济尔哈朗)

四贝勒(共和国的八个铁帽子国王)

清太宗,清朝的第二个皇帝,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朝的缔造者和奠基人。在位期间,他将国名改为我们所熟知的“大清”,将民族由女真改为满族,带领一直被明军困在东北的满族人。他向西联合蒙古和东平朝鲜,扫清了进攻明朝的障碍,从而绕过明朝最强的关津防线,入侵中原大陆,用了一个反制的计策,杀了崇祯皇帝。几乎为后来清兵入关夺取中原扫清了绝大多数障碍。可以说,清朝最终成功入关夺取天下,皇太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,确实功不可没。

虽然皇太极在做清朝统治者的时候无疑是一个英明的君主,但是很多人还是很困惑,为什么皇太极能够坐到这个位置上。因为皇太极是后金开国君主努尔哈赤的第八子,而他的母亲一直被视为努尔哈赤的妃子,所以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皇太极为什么会继承汗位,那么为什么会是皇太极这个皇帝的“私生子”第八子呢?

分析这个问题,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,就是满族皇室的福晋制度是什么?长期以来,我们一直认为满族皇族福晋和汉族皇族一样是一夫一妻制,福晋和福晋是有区别的。其实这个说法说对了一半,因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清朝后妃制度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福晋、格格制度,完成于康熙时期。这时候的福晋制度确实分为两部分,大老婆叫狄福晋,侧房叫侧福晋。

但是皇太极出生时的满清贵族的福晋制度,其实和之后的福晋制度是不一样的。早期的女真社会实际上奉行的是一夫多妻制,贵族(即福晋)的妻子之间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区别。也就是说福晋生的孩子都是儿子,也就是说这些孩子实际上是有继承权的。当然,富锦以下嫔妃所生的孩子就是嫔妃,这与汉族婚姻中嫔妃的地位是一致的。

也就是说,皇太极的非嫡系儿子其实是一个伪命题,因为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福晋之一,而且她死的时候努尔哈赤也没流汗,又处于女真早期的社会形态,自然不可能有嫡系和普通之分。所以从血缘继承来看,皇太极也有继承汗位的法理。

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,为什么皇帝的第八子皇太极能从你所有的兄弟中脱颖而出,最终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。其实努尔哈赤一开始决定的接班人并不是皇太极,而是他的长子楚婴。努尔哈赤一开始很重视楚英,很早就让楚英带兵,主持一些军政,把他培养成接班人。

楚英当初确实辜负了努尔哈赤的期望,立下了不少功勋。甚至因为他的英勇表现,被封为“阿尔哈图图门”,翻译过来就是“光禄”,所以楚英的爵位也被称为“光禄太子”。楚英虽然功绩卓著,但与努尔哈赤的五位开国大臣及其兄弟有矛盾。另外,楚莹心胸狭窄,霸气十足。于是,兄弟五大臣联合起来,揭露楚英对努尔哈赤的所作所为。

努尔哈赤开始逐渐疏远楚英,不再带楚英一起出征,只让他留守。但小心眼的楚英觉得咽不下这口气,一再表现出不服从。他甚至说,他继承王位后,会杀掉那些与自己不和的大臣和兄弟。结果努尔哈赤囚禁了他,这让楚英更加不满,楚英甚至做出了诅咒父亲战争失败的极端行为。最后,怒不可遏的努尔哈赤毫无悔改之意。

从此,原本储英太子一家独大的局面结束,努尔哈赤不再立太子。而是设立了四大贝勒,分别是皇帝的次子,贝勒戴善;努尔哈赤的侄子,贝勒阿敏;五子三贝勒芒格台;四贝勒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,皇太极。皇太极虽然是几个贝勒中最年轻的,却是几个兄弟中最受宠的。一方面是皇太极自身能力出众,一方面是父亲对皇太极早逝母亲的怀念。

四贝勒时期,皇太极跟随努尔哈赤讨伐,在努尔哈赤以“七大仇恨”之名誓讨伐明朝后,皇太极多次为努尔哈赤出谋划策。尤其是明朝第一次胜利,努尔哈赤采纳了皇太极的建议,扮成马贩子混在马市里进城,晚上在城外与军队讲和,最终成功取得了进攻的胜利。后来在与明军的著名战役——萨尔浒之战中,皇太极也多次率军与明军作战。结果萨尔浒之战后金大获全胜,皇太极也在这场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原本是四贝勒中最年轻的皇太极,逐渐成为四贝勒中最有威望的一位。后来皇太极参加了后金对察哈尔蒙古的战斗,以精骑五千赶走了他的首领,进一步提高了皇太极在后金的地位。后来宁远之战战败,努尔哈赤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,不久就去世了。

努尔哈赤死后,接班人的选择迅速成为后金最重要的话题。继承人只能从四贝勒中挑选,而二贝勒不是努尔哈赤的孩子,所以继承的可能性很小。其余三大贝勒中,大贝勒戴珊在自己子女的动员下,主动推荐皇太极继承汗位。这样一来,有大贝勒支持,法理上和能力上都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皇太极,自然就成了后金的第二个统治者,清朝的缔造者。